典型文献
袁昶、许景澄"庚子上疏"事件的生成史考察
文献摘要:
"庚子事变"中,总理衙门大臣袁昶、许景澄因主和被清廷处死,传闻二人生前曾联衔会奏剿拳和洋,保护使馆,惩处祸首,史称"庚子三折".然而,关于此事是否属实,朝野却各执一词,形成了分别言说的话语模式.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袁昶后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最初对上疏行为的报道,到疏稿全文的刊布,都明显有着为袁昶正名的意图.而处在中外议和的背景下,外国驻华公使们也借着褒扬上疏事件、昭雪枉死诸臣来拉拢中国改革派,运用外交力量介入此事的传播.士大夫阶层则从另一方面形成强大的舆论场,通过各种形式的揄扬,塑造了袁、许忠谏被戮的形象,迫使清政府从强烈否认到沉默应对,在官方话语体系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接纳.正是在几方合力的作用下,袁、许庚子上疏从最初的风传事件终被纳入史书,著录为信史.
文献关键词:
袁昶;许景澄;庚子上疏;传播过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朱家英;卢仙娥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家英;卢仙娥-.袁昶、许景澄"庚子上疏"事件的生成史考察)[J].安徽史学,2022(05):55-62
A类:
庚子上疏,枉死
B类:
袁昶,许景澄,庚子事变,总理衙门,大臣,清廷,处死,传闻,生前,使馆,惩处,祸首,史称,三折,此事,属实,朝野,各执一词,言说,话语模式,后裔,刊布,正名,驻华,公使,借着,褒扬,昭雪,拉拢,改革派,士大夫,舆论场,迫使,清政府,否认,认到,官方话语,接纳,几方,方合,风传,史书,著录,信史,传播过程
AB值:
0.5241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