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重塑城市婚姻幸福——以20世纪50年代上海女性为中心
文献摘要:
新中国在城市推行婚姻变革的过程中,国家与城市间的互动重塑了新的幸福观.上海城市女性积极地理解自身处境与环境变迁,由受助者转变为参与主体.1950年婚姻法推行的前两三年间,大批上海女性自我解放、追求幸福的意识觉醒并积极行动起来,是造成"妇女法"认知形成的重要原因.在组织帮助下,上海女性整体性地认知个人的婚姻问题,将其与社会制度相关联;感到生活"有盼头了",继而从消极认命到勇敢地追求幸福.随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全面推进,上海女性的劳动实践和情感表达,则是建设"民主和睦、团结生产"新家庭的重要力量,也为"离婚法"向"家庭团结法"的转变提供了支持.被重新定义的幸福强调集体意识、精神认同、重视劳动,这些要素为新的社会主义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资源,并成为消费型城市转变为生产型城市的内在驱动力.新中国婚姻幸福观始终处于一种未完待续的状态,它在稳定性和可持续方面长期存在各类问题,仍有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解决.
文献关键词:
婚姻变革;女性;城市;幸福;劳动
作者姓名:
刘怡
作者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怡-.重塑城市婚姻幸福——以20世纪50年代上海女性为中心)[J].安徽史学,2022(04):148-157
A类:
团结生产
B类:
海女,婚姻变革,幸福观,海城市,城市女性,极地,身处,处境,环境变迁,受助者,参与主体,婚姻法,两三年,批上,自我解放,追求幸福,意识觉醒,积极行动,动起,社会制度,相关联,盼头,认命,勇敢,向社会主义过渡,劳动实践,情感表达,和睦,新家庭,离婚,结法,重新定义,调集,集体意识,城市文化建设,思想资源,消费型,生产型,内在驱动力,未完待续,长期存在
AB值:
0.4710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