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2021年2月黄河中下游两次暴雪的相态转换特征及成因
文献摘要:
利用常规高空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与ERA5再分析数据等多源资料,分析了2021年2月下旬黄河中下游两次暴雪过程的相态演变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影响系统的强度和位置不同导致两次过程存在些许差异.两次过程均存在相态转换,过程Ⅰ中存在相态逆转(由雨转雪再转雨),而过程Ⅱ中只存在雨转雪的转换.在太行山以西的山区,当地面2 m气温低于0.5℃时,降水相态以雪为主,在0.5~1℃之间时,多为雪或雨夹雪并存;在平原地区,当2 m气温为1~2℃时,降水相态为雨或雨夹雪,在0~1℃之间时,则为雪与雨夹雪并存,低于0℃时,降水相态为雪.在降雨阶段,双偏振雷达产品相关系数(CC)值约在0.98以下,差分反射率(ZDR)在0.6 dB以上,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值约在0.2(°)·km-1以上;在降雪阶段,CC值在0.98~0.99之间,ZDR值在0.2~0.8 dB之间,KDP值约在0.2(°)·km-1以下;但在降水相态由雨转雨夹雪时,ZDR、CC与KDP值没有明显变化.
文献关键词:
黄河中下游;暴雪过程;降水转换;形成机理
作者姓名:
郑丽娜;李恬;孙骞;田雪珊
作者机构:
济南市气象局,山东济南2501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丽娜;李恬;孙骞;田雪珊-.2021年2月黄河中下游两次暴雪的相态转换特征及成因)[J].海洋气象学报,2022(03):48-56
A类:
降水转换
B类:
黄河中下游,相态转换,自动站,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ERA5,再分析数据,多源资料,下旬,暴雪过程,形成机理,两次过程,大尺度,影响系统,些许,雨转雪,而过,太行山,气温低,降水相态,雨夹雪,平原地区,双偏振雷达,雷达产品,品相,CC,差分反射率,ZDR,dB,差分传播相移率,KDP,降雪
AB值:
0.2955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