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6例肠造瘘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术后并发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并发症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行肠造瘘术的4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非计划再手术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46例患儿中,1例放弃治疗;其余45例,共发生并发症16例,并发症发生率达35.6%,死亡1例,死亡率2.2%,总生存率95.7%.非计划再手术8例,非计划再手术率17.8%.具体并发症有造瘘口肠管脱垂1例,造瘘口肠管回缩2例,造瘘口狭窄1例,造瘘口近端肠穿孔和坏死4例,短肠及肠功能耐受不良6例,切口感染1例,死亡1例.结合关瘘时资料,共确诊先天性巨结肠3例,误诊率6.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手术时不同Bell分期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性别、出生胎龄、造瘘类型、造瘘位置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率高,肠造瘘是其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及时手术介入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儿手术时不同Bell分期可能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文献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术;并发症;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
位永娟;陈伟明;曾洪飚
作者机构:
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泉州36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位永娟;陈伟明;曾洪飚-.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6例肠造瘘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22(01):23-27
A类:
B类: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术,相关影响因素,我院,非计划再手术,手术情况,放弃治疗,总生存率,再手术率,肠管,脱垂,回缩,近端,肠穿孔,肠功能,能耐,切口感染,先天性巨结肠,误诊率,Bel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生胎龄
AB值:
0.130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