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钩沉与变迁:试论明清时期涠洲岛的军事防御
文献摘要:
明清时期涠洲岛是北部湾海防的重要地带.明代为获取珍珠,多次派遣太监到北部湾沿海海域采取珍珠.由于过渡开采、政府垄断等原因,导致长期以海为生、贩海为业的北部湾沿海居民铤而走险,盗取珍珠.在盗珠活动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明政府专门设立涠洲游击,以打击盗珠行为,后逐渐发展为北部湾海防的中坚力量.清康熙初年,为收复台湾,朝廷对沿海地区居民实行迁界禁海政策,这一政策让涠洲岛成为弃守荒岛.康熙二十八年(1689)开海禁后,陆续有居民、盗寇等偷渡上岛,或耕种其地,或以其为据点,而清政府对涠洲岛的军事防御态度,一直是巡哨为主,"禁而未禁""守而不守".及至同治六年(1867),法国传教士登岛传教及嗣后安插客民,清政府才默许涠洲岛开禁.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涠洲墩司巡检的设立,才结束这种防御模式.
文献关键词:
明清时期;涠洲岛;涠洲游击;巡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牛凯;陈启流
作者机构:
北海市博物馆,广西 北海 536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牛凯;陈启流-.钩沉与变迁:试论明清时期涠洲岛的军事防御)[J].广西地方志,2022(03):36-44
A类:
涠洲游击,盗寇,巡哨
B类:
钩沉,明清时期,涠洲岛,军事防御,北部湾,海防,代为,珍珠,多次派,派遣,太监,海海,海域,政府垄断,沿海居民,铤而走险,盗取,愈演愈烈,明政,中坚力量,清康熙,康熙初年,收复,台湾,朝廷,沿海地区,海政,弃守,荒岛,二十八年,开海,海禁,偷渡,上岛,耕种,或以,据点,清政府,不守,及至,六年,传教士,嗣后,安插,默许,开禁,光绪,巡检,防御模式
AB值:
0.4752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