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从四幅《用功》看丰子恺对现代儿童教育的反思
文献摘要:
丰子恺(1898—1975)是中国20世纪重要的音乐家、作家、翻译家、画家,尤其在漫画领域有着显著的成绩.1919年,丰子恺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浙一师")毕业.此时正值文化改革和人才需求急迫之际,因为意识到日本早于中国接受了西方文艺思潮的洗礼,故1921年早春,丰子恺辞去教职借款赴日游学,前往海外寻找自己的艺术归宿.在日本游学的10个月里,丰子恺直观地感受了大正时期日本社会与文化的现代化气息.但沉浸于东京充满活力与喧嚣的都市光影的同时,丰子恺也为自己何去何从的艺术道路感到深深的不安与困惑,疑惑"Model与Canvas究竟是否达到画家的唯一的途径"[1].这种状况直至遇到竹久梦二(1884—1934)的漫画才出现转机.下面将以丰子恺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四幅《用功》为例,还原丰子恺对竹久梦二的作品从消化吸收到模仿和再创作的过程,探讨漫画背后折射出的时代光影,并从一个侧面透视和探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变化与人们生活态度、社会思想的变迁,展现丰子恺对现代教育制度的批判反思,以及为输出其教育观念所做的努力.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诗楠
作者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诗楠-.从四幅《用功》看丰子恺对现代儿童教育的反思)[J].东方艺术,2022(06):42-48
A类:
竹久梦二
B类:
四幅,丰子恺,现代儿童,儿童教育,音乐家,翻译家,画家,漫画,省立,第一师范,师范学校,正值,人才需求,急迫,早于,中国接受,洗礼,早春,辞去,教职,借款,游学,前往,归宿,大正,正时,期日,日本社会,化气,气息,沉浸于,东京,充满活力,喧嚣,光影,何去何从,深深,疑惑,Model,Canvas,竟是,转机,消化吸收,再创作,折射出,上半叶,中国教育,教育体制,生活态度,社会思想,现代教育制度,批判反思,教育观念
AB值:
0.4659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