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审计制度(1921-1927年):动因分析、路径选择与经验启示
文献摘要:
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制度的早期探索,在内因上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驱动下的必然选择,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理论发展脉络;在外因上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影响,特别是经济环境的差异直接推动了审计制度探索路径的多元化.这一时期,审计制度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性认识:在目标定位上,审计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经济监督;在运行机制上,较早形成了审计独立和审计公开理念,探索审计机构与财政机构分离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在作用功能上,较早发挥了审计反腐功能,有意识地通过审计监督揭示重大贪腐案件;在方式方法上,以账目检查为主,并出现了事前预算审核、事后收支账目检查、集中清查彻查、定期报送检查等多种审计方法.
文献关键词:
党的领导;审计历史;早期审计制度;经济监督;审计独立;审计公开;审计监督;审计方法
作者姓名:
刘誉泽
作者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8;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北京10008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誉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早期审计制度(1921-1927年):动因分析、路径选择与经验启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2(02):7-12
A类:
早期审计制度
B类:
中国共产党领导,动因分析,经验启示,早期探索,内因,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理论发展,外因,时政,经济环境,探索路径,目标定位,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经济监督,审计独立,审计公开,审计机构,财政机构,开审,审计结果,作用功能,反腐,有意识,审计监督,贪腐,账目,了事,事前,预算审核,收支,清查,彻查,报送,送检,审计方法,审计历史
AB值:
0.4055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