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流动的地区差异和理论解释
文献摘要:
中国社会代际流动研究聚焦全国层面的汇总分析,掩盖了代际流动水平与代际传递机制的地区差异.本文以市辖区、县、县级市为分析单元,发现城镇居民代际流动水平呈一线、二三线、四线城市逐渐递减,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梯度式分布.直接相对流动指数的空间格局恰好相反,表明东部及一线城市子代受家庭背景影响最小,向上流动空间最大,由先赋性因素传递的父代作用最弱.父代经教育投资而对子代地位产生的间接影响有限,除东北地区偏低外,未见明显地区分异.市场机制理论视角对我国城镇居民代际流动的空间规律深具解释力,经济水平、城市化率、集聚经济均对提升代际流动水平、降低先赋性因素作用存在显著影响,收入不平等上升将加剧社会固化,科教文卫等领域的公共支出尚不足以改善社会结构开放性.
文献关键词:
代际流动;市场机制;再分配机制
作者姓名:
张延吉;唐杰;王洁晶
作者机构: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延吉;唐杰;王洁晶-.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流动的地区差异和理论解释)[J].社会学评论,2022(03):199-219
A类:
B类:
城镇居民,代际流动,地区差异,理论解释,汇总分析,掩盖,动水,代际传递,传递机制,市辖区,县级市,二三,三线,四线城市,由东向西,空间格局,恰好相反,一线城市,子代,家庭背景,向上流动,流动空间,先赋,赋性,父代,最弱,教育投资,对子,代地,间接影响,市场机制,解释力,城市化率,集聚经济,收入不平等,剧社,科教文卫,公共支出,社会结构,结构开放性,再分配机制
AB值:
0.4374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