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公共性与本土化——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文献摘要:
中国公共艺术存在本土化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所谓的"本土化"?它是以西方的样式发展,还是以中国自己的方式呈现出特殊的样式?在上述问题被抛出之前,当前,我们似乎更愿意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公共艺术是舶来品,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革命与建设联系在一起,并逐步实现本土化.事实上,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公共艺术家都需要回答"艺术为谁服务"的问题,并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内涵丰富与外延拓展.如果说当代意义上的中国公共艺术是在民主、民权、民生等具有民众主体的政治思想的产生和沿革伴随下逐渐发展起来的的话,那么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艺术为工农兵服务""艺术为大众服务"为公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培植了广泛而基础的思想沃土.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士新
作者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士新-.公共性与本土化——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逻辑与路径)[J].雕塑,2022(06):54-56
A类:
B类:
公共性,公共艺术,艺术发展,样式,抛出,舶来品,近代以来,艺术家,一核心,内涵丰富,延拓,如果说,当代意义,民权,政治思想,沿革,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兵,大众服务,培植,沃土
AB值:
0.3478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