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背景噪声源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应用背景噪声互相关信息研究强震前后地下介质波速变化时,噪声源的方位性特征会影响互相关函数形态,从而对波速变化有效估计造成影响.本文使用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天全台(TQU)2013年全年的连续波形记录,计算其垂直分量的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分析背景噪声源能量强度特征;并通过频域极化法计算噪声源极化率以及极化方位角的概率密度函数,研究噪声源的极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小于0.05Hz的长周期噪声源种类较多,且具有噪声能量强度和极化程度较高、极化方位性明显的特点;第一类地脉动(0.05~0.1 Hz)极化方位角为30°和210°,噪声能量较低;第二类地脉动(0.1~0.5Hz)极化方位角分布在150°~210°,噪声能量较高,且其能量强度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大于1 Hz的高频噪声主要来自人类活动,噪声能量水平受人类活动强弱影响明显.因此,即使在远离海洋的大陆地区,在利用背景噪声监测局部波速变化时,应注意噪声强度以及噪声源方向性变化的影响.
文献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芦山MS7.0地震;功率谱密度;极化性;概率密度函数
作者姓名:
刘艺璇;周元泽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艺璇;周元泽-.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背景噪声源特征分析)[J].中国地震,2022(04):721-736
A类:
TQU,功率谱概率密度,05Hz
B类:
芦山,MS7,地震震源,源区,噪声源,应用背景,噪声互相关,信息研究,强震,波速变化,互相关函数,有效估计,造成影响,天全,全台,连续波,垂直分量,噪声功率谱,概率密度函数,强度特征,过频,频域,极化率,极化方位,方位角,长周期,声能量,第一类,地脉动,第二类,角分布,季节性变化,高频噪声,人类活动,能量水平,离海,大陆地区,噪声监测,噪声强度,方向性,地震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极化性
AB值:
0.3048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