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文献摘要:
《刑法》第17条第3款在严格限定条件的情况下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了下调,为处理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的严重危害案件提供了新途径.在实体上,情节恶劣需要根据案件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综合考量其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过程、后果、犯罪中的作用、对象、案发原因、场所、时间、犯罪后表现等情况,以及其犯罪行为是否冲击社会基本价值观,挑战社会人伦底线等因素,予以判断.在程序要件上,第17条第3款中的核准追诉指的是核准启动刑事追诉程序,与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继续追诉时效不同."核准追诉"的实质,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该案的走向是作为刑事案件还是保护处分案件,其法律性质为先议制度.在具体程序上,核准追诉应当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检察院受理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之前,证据收集方式应当根据案发后是否发现行为人而有所区分,对于行为人是低龄未成年人的,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查和任意侦查措施,并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一定的强制性管束措施.
文献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核准追诉;先议权;情节恶劣;证据收集
作者姓名:
宋英辉;刘铃悦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英辉;刘铃悦-.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核准追诉问题研究)[J].法治研究,2022(03):66-76
A类:
先议制度
B类:
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核准追诉,刑法,限定条件,刑事责任年龄,周岁,严重危害,情节恶劣,全面评价,犯罪行为,基本价值观,社会人,人伦,要件,动刑,刑事追诉,最高人民检察院,追诉时效,该案,刑事案件,保护处分,分案,法律性质,设区的市,受理,层报,证据收集,收集方式,案发后,行为人,任意侦查,侦查措施,强制性,管束,先议权
AB值:
0.275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