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翻堆措施对传统堆肥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明确翻堆措施对传统堆肥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方法]以奶牛粪和小麦秸秆为原料,采用不同翻堆频率条垛式堆肥方式进行试验,测定温度、水分、pH值、EC值、有机质、全氮、C/N、发芽指数、杂草种子灭活率、微生物种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T1和T2)相比,采用不同翻堆频率的试验组(T3和T4)可以有效提高堆体通透性并使堆体进入高温发酵期(≥55℃),最高温度可提高20.00~38.33℃,高温持续时间增加3~9 d;堆肥成品的水分、全氮、有机质含量和C/N分别降低15.38%~35.38%、12.42%~37.71%、22.81%~35.64%和12.24%~31.67%,发芽指数(GI指数)提升10.77%~13.03%,杂草种子灭活率达到100%.但是,试验组(T3和T4)堆肥成品中EC值和pH值与对照组(T1和T2)成品差别较小.堆体微生物种群组成方面,对照组(T1和T2)的Methanomicrobia相对丰度较高;翻堆措施能够提升堆体中核心菌群Deinococcus-Thermus和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并降低细菌α多样性.[结论]在传统堆沤发酵过程中增加翻堆措施可以提高堆体温度、堆肥产物的腐熟度及无害化程度,增加嗜热菌的相对丰度,但是会降低堆体中细菌种群多样性.
文献关键词:
奶牛粪;好氧发酵;翻堆措施;无害化程度
作者姓名:
王博;安昊;张婷婷;张君;武生财;李焕春
作者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五原县农牧业推广中心,内蒙古五原 015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博;安昊;张婷婷;张君;武生财;李焕春-.翻堆措施对传统堆肥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种群的影响)[J].北方农业学报,2022(01):33-43
A类:
翻堆措施,Methanomicrobia
B类:
理化指标,微生物种群,奶牛粪,小麦秸秆,条垛式堆肥,堆肥方式,定温,EC,全氮,发芽指数,杂草种子,灭活率,T4,堆体,通透性,高温发酵,发酵期,最高温度,有机质含量,GI,种群组成,相对丰度,核心菌群,Deinococcus,Thermus,Chloroflexi,堆沤,发酵过程,腐熟度,无害化程度,嗜热菌,细菌种群,种群多样性,好氧发酵
AB值:
0.3000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