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弊病与重建
文献摘要:
国际贸易理论自绝对成本说以来,一直以供给领域的解释为主流,以分工为前提或者内因,以供给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或竞争优势为动因.虽有从偏好入手讨论需求的作用机理的理论,但集中于产业内贸易,不具有覆盖整个国际贸易各种形态的普适性.为此,我们尝试重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逻辑:在不完全市场前提下,需求是国际贸易的决定性成因;真正"看不见的手"是预期,而非价格.从产生机制看,需求预期中的价格预期、偏好预期、功用预期分别在俄林商品、林德商品、波斯纳商品的供给选择决策中发挥主要作用;在产业商品的供给选择中,需求的价格预期、功用预期、偏好预期兼有而略异,其中功用是门槛,价格是主因,偏好有影响.从影响来看,国际贸易带来了国际分工,而非国际分工导致国际贸易;发达国家借助其技术垄断优势片面夸大了其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并借此维系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盘剥;保护主义政策客观上存在前提制约,美日等追求产业回流的政策效果甚微可以证此.这些理论总结构成了其与传统理论的巨大差异.
文献关键词: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市场;需求预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儒煜;王一博
作者机构:
宁波工程学院区域发展与共同富裕研究院;吉林大学东北亚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儒煜;王一博-.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弊病与重建)[J].人文杂志,2022(12):58-70
A类:
波斯纳
B类:
国际贸易理论,弊病,自绝,内因,供给方,资源禀赋,虽有,产业内贸易,试重,基本逻辑,看不见的手,非价格,产生机制,需求预期,价格预期,功用,德商,兼有,主因,国际分工,技术垄断,夸大,单位时间,发展中国家,盘剥,保护主义,提制,美日,求产,政策效果,甚微
AB值:
0.3687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