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同盟怠工策略(sabotage)的全球流动与转变——从"无为之盾""破坏之矛"到"斗争之策"
文献摘要:
近代同盟怠工运动策略(sabotage)经历了从西欧到美国、日本再传入中国的旅行历程.19世纪末伴随西欧工人运动高潮迭起,怠工、破坏机器等消极斗争方式被法国工团主义组织认可,产生了独特的"sabotage"概念,发展出一系列劳工斗争浪潮.这一斗争方法在20世纪早期传入美国,得到发扬光大,但已削弱了激进性.一战后,日本无政府工团主义复苏,工人运动开始采用sabotage策略应对日本当局的严酷压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知识界通过日本舆论与工团主义文献开始了解并引介sabotage斗争."sabotage"概念在全球流转过程中激进性减弱,进入中国职工运动实践时,工团主义色彩几乎消失,怠工的策略性与技术性得到保留与发展,在民国时期的民众运动中持续发挥着作用.
文献关键词:
sabotage;同盟怠工;工人运动;工团主义
作者姓名:
蒋凌楠
作者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蒋凌楠-.同盟怠工策略(sabotage)的全球流动与转变——从"无为之盾""破坏之矛"到"斗争之策")[J].人文杂志,2022(06):124-132
A类:
同盟怠工,sabotage
B类:
无为,工运,西欧,传入中国,世纪末,工人运动,高潮迭起,斗争方式,劳工,一斗,斗争方法,发扬光大,激进,一战,战后,本无,无政府工团主义,策略应对,本当,当局,严酷,压制,中国知识,知识界,引介,转过,运动实践,策略性,民国时期,民众运动,着作
AB值:
0.3200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