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抗菌药物使用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不合理使用相关性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使用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与不合理使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本院行抗菌药物治疗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由抗菌药物诱发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不合理使用情况,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135例行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共有79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52%(79/135),其中以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占比45.57%(36/79),其次为β-内酰胺类药物,占比25.32%(20/79);不良反应的累及部位主要为皮肤及软组织,占比为58.23%(46/79),其次为消化系统,占比为17.72%(14/79),再次为心血管系统,占比为12.66%(10/79);79例不良反应中,以皮疹最为多见,共28例,占比35.44%(28/79),其次为皮肤红斑,共12例,占比15.19%(12/79),再次为瘙痒、恶心、心悸,均为6例,占比7.59%(6/79);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形式主要包括给药时间过长、滴速过快、药物浓度过高、剂量过大4个层面,且上述四者均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首要原因,故临床需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以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文献关键词: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娜;陈志磊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河南 4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娜;陈志磊-.抗菌药物使用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与不合理使用相关性分析)[J].天津药学,2022(02):59-62
A类:
B类:
抗菌药物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不合理使用,本院,抗菌药物治疗,喹诺酮类药物,内酰胺,酰胺类,软组织,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皮疹,皮肤红斑,瘙痒,恶心,心悸,给药时间,滴速,药物浓度,量过大,生药,规范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
AB值:
0.2064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