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省域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文献摘要: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运用条件核密度估计、拉格朗日乘数综合赋权法等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指数大多数处在0.3~0.7之间,但东部地区发展较好、西部地区发展较落后的分布态势依旧存在,大部分省份存在明显的发展短板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也有少部分省份呈现"U"形、倒"U"形甚至下降的趋势.从空间差异来看,我国各省份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东部地区得分最高、中部地区得分较低、西部地区得分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差距在逐步缩小.从各维度发展水平来看,随着包容性发展指数的提升,各省份在产业、开放、创新、包容性和环境等5个维度的得分也显著提高,但各省份在每个维度具有显著的差异且优劣势各不相同,同时各省份各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绝大部分位于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阶段,但也存在部分省份位于轻中度失调阶段.为提高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水平,各省份应充分利用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补齐短板推动内部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制定环境监管制度,开展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指标动态监测.
文献关键词:
新结构经济学;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条件核密度估计;耦合协调分析;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秋运;万岑;蒋美;张骞;邓蕊欣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 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 100871;江苏大学 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秋运;万岑;蒋美;张骞;邓蕊欣-.中国省域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22(10):134-145
A类:
包容性可持续发展
B类:
中国省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新结构经济学,经济学视角,经济学理论,运用条件,条件核密度估计,拉格朗日,乘数,综合赋权法,直辖市,发展指数,数处,地区发展,分布态势,分省,发展短板,时间维度,少部分,空间差异,中部地区,空间分布特征,包容性发展,优劣势,各不相同,各系,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绝大部分,勉强,轻中度,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因势利导,补齐,环境监管,监管制度,发展指标,耦合协调分析
AB值:
0.2408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