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生死之间:电影中的静照与时间书写
文献摘要:
本文聚焦电影中静照的出现形式与表意功能,探讨电影中的静照如何改写静照的时间性和电影的时间性,活络生与死、动与静的界限.具体论述主要通过与罗兰·巴特的《明室》的理论对话和三部主人公为摄影师的影片的段落细读展开.对巴特而言,一张照片的泪点往往是一个将观者不经意间挫伤的细节;终极而言,泪点是关乎时间的,昭示着照片中主体的终将死去.如果说,许秦豪执导的《八月照相馆》和侯孝贤执导的《悲情城市》均以"他终将死去"的电影叙事续写着巴特对摄影死亡性的读解,南·阿克纳斯执导的《照片》则以女主人公与已死去的老摄影师的合影将静照的死亡性翻转.在《照片》的结尾,伴随着女主人公女儿稚嫩的画外音,镜头对着墙上的这幅合影徐徐拉开.对这一摄影机运动的解读,揭开了影片罕为人知的暗藏结局.
文献关键词:
静照;罗兰·巴特;泪点;时间性;再媒介化
作者姓名:
杨槃槃
作者机构: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艺术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槃槃-.生死之间:电影中的静照与时间书写)[J].当代电影,2022(09):32-39
A类:
静照
B类:
生死,时间书写,表意功能,改写,时间性,活络,生与死,动与静,罗兰,巴特,明室,理论对话,主人公,摄影师,影片,段落,细读,张照,泪点,观者,不经意,挫伤,终极,昭示,终将,死去,如果说,执导,八月,照相馆,侯孝贤,悲情,电影叙事,续写,特对,读解,阿克,女主人,结尾,女儿,稚嫩,画外音,镜头,对着,墙上,这幅,徐徐,拉开,摄影机,机运,揭开,暗藏,再媒介化
AB值:
0.4919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