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哀牢与博南文化探源
文献摘要:
永平县古称"博南",博南县置县的背景是博南道的修筑.博南古道的史前形态是蜀身毒道,博南古道的修筑是哀牢古国与中原文化融汇交通的结果. "博南"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最早的历史线索来自于与哀牢古国相关的历史事件.《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公元69年,哀牢大王柳貌派他的儿子扈栗率领着七十七个大大小小的部落55万人归附汉朝,汉明帝刘庄以这七十七个部落生活的范围设立哀牢县和博南县.同时,以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时置建的益州郡西部都尉的叶榆、云南、邪龙、比苏、巂唐、不韦六个县,与哀牢、博南县合并设置了永昌郡. 就目前已知的资料,汉武帝时期置建的叶榆是如今的大理市,云南县是如今的祥云县,邪龙是如今的巍山县,比苏是现在的云龙县,巂唐在云龙县的曹涧镇,不韦大概是保山施甸县.汉明帝时期置建的博南县是如今的永平县.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张继强
作者机构:
永平县文联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继强-.哀牢与博南文化探源)[J].云南档案,2022(03):23-26
A类:
博南,王柳貌,尉所领,帝刘庄
B类:
哀牢,探源,永平县,古称,南县,南道,修筑,古道,史前,身毒,古国,中原文化,融汇,汇交,汉朝,历史线,国相,历史事件,后汉书,西南夷,十二年,益州郡,都尉,永昌,大王,儿子,率领,七十七,十七个,大大小小,小小的,部落,归附,汉明帝,公元前,合并设置,汉武帝时期,大理市,祥云县,巍山县,云龙县,大概,保山,施甸县
AB值:
0.3228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