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我身何是?我知何识?我心何属?——中国人学研究需直面当代三问
文献摘要:
中国人学研究需要真切把握现时代人的存在状况与可能趋势,自我的肉身、认知和心灵是三个重要切入维度.当代中国,人们对生命健康、生命生产极度关注,但存在自己生命生产和他人生命生产的不平衡.身体被"视觉中心"塑造,技术进步带来"忒休斯之问"和迎来后人类纪,虚拟自我开启肉身新纪元,"我身何是"更加迷惑.网络虚拟经验带来"现实倒置",媒介改写现实,因果性认知日益让位于相关性分析,"信息茧房"效应和知识工业化造就系统性愚钝、反智及意见"粉丝化"等状况,"我知何识"因与社会历史结构、人的存在状态俱为一体而愈加复杂.当今中国确实面临失去民族精神独特性的危险,人们对显现的执着遮蔽本真存在,普遍存在主体感危机和道德感弱化倾向,核心问题则在于意义的消减甚或迷失,从而导致幸福感的稀缺,"我心何属"直接关联存在领悟和心灵安顿.今天,我身何是、我知何识、我心何属已经超越个体成为关乎人类整体存在的大问题,任何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都日益需要基于共在的领悟与再道德化.
文献关键词:
人学;肉身;认知;心灵;自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沈湘平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沈湘平-.我身何是?我知何识?我心何属?——中国人学研究需直面当代三问)[J].江海学刊,2022(01):64-72
A类:
现实倒置,再道德化
B类:
我心,人学,三问,真切,现时代,人的存在,肉身,极度,休斯,后人类纪,虚拟自我,新纪元,迷惑,改写,因果性,让位,信息茧房,愚钝,反智,粉丝,社会历史,历史结构,存在状态,民族精神,执着,遮蔽,本真存在,道德感,消减,甚或,迷失,稀缺,直接关联,安顿,整体存在,共在
AB值:
0.4405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