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陆、海疆地缘秩序与传统中国的疆域成型
文献摘要:
中国疆域的成型是历代建立、延续并完善地缘秩序的结果.秦朝一统六国后,建构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结构性关系成为中国政治的首要议题.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旨在与各地以一对一的方式联结,即建构"一"与"多"的关系.汉朝凿空西域的地缘意义在于将匈奴影响下的蒙古高原、西域与青藏高原诸多势力分别对待,使之在未来2000年的地缘秩序中成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对于游牧政权而言,他们习惯以直接占领农耕区与游牧区的过渡地带迫使农耕政权岁贡、开榷场,以农耕区服务于游牧社会.而当其社会内部农业地区的权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其政权将向中原的王朝体制转化,从而具备了入主中原的资质.游牧政权的政治逻辑与中原王朝并非截然对立,其政权发展王朝化几乎是必由之路.东南海疆的地缘秩序是近500年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命脉所在.鸦片战争之前的200年,中国便因海疆地缘构想的先天不足而遭遇边疆危机,而西欧殖民者正是通过了解海疆与陆疆之间的地缘结构,破坏了传统中国的海疆地缘秩序.
文献关键词:
地缘秩序;传统中国;游牧社会;农耕地区;海疆危机
作者姓名:
李磊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系,上海2002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磊-.陆、海疆地缘秩序与传统中国的疆域成型)[J].学习与探索,2022(07):53-60
A类:
地缘秩序
B类:
传统中国,疆域,代建,秦朝,一统,六国,农耕区,游牧区,中国政治,政治的,王朝,一对一,汉朝,凿空,西域,匈奴,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势力,占领,迫使,岁贡,游牧社会,农业地区,入主中原,资质,政治逻辑,截然,南海,中国历史,命脉,鸦片战争,先天不足,边疆,西欧,殖民者,陆疆,地缘结构,农耕地区,海疆危机
AB值:
0.35952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