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潜在成本及其分担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目标,也是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应有之义.本文从分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潜在成本及其参与主体分担机制出发,指出中国存在压期成本与压峰成本,需要多方共同分担成本.通过对欧盟和美国减排成本分担机制研究,认为欧盟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分担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成本,即征收碳税,提高企业成本,推动消费者转向低碳绿色产品购买,提升企业研发积极性,促使企业向区域外转移,产生"污染避难所"效应.美国主要通过政策与市场双重作用分担成本,在发展初期采用政策约束的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中后期则依托市场来进行分担.借鉴欧美成本分担机制,本文提出中国需要依托政府、居民和企业来分担潜在成本,且不同时间段发挥作用的主体亦有所差异,在市场机制下建立政府、企业和居民潜在成本分担机制,可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支撑.
文献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潜在成本;参与主体;分担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廖茂林;王国峰;胡濒尹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710;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248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廖茂林;王国峰;胡濒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潜在成本及其分担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22(05):14-22
A类:
域外转移
B类:
潜在成本,中国作为,负责任,全球气候变化,参与主体,减排成本,成本分担机制,盟主,市场机制,征收,碳税,企业成本,低碳绿色,绿色产品,企业研发,避难所,双重作用,发展初期,政策约束,可再生能源,民和,不同时间段,碳中和目标,政策支撑
AB值:
0.2542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