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上海长江口南岸第四纪钻孔微体古生物化石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
文献摘要:
有孔虫和介形虫是有效的古环境研究指标,对指示海侵强度、恢复古环境和相对海平面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长江口南岸第四纪钻孔(LDZ1)沉积物的粒度、年龄和微体古生物化石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LDZ1孔50 m以下无有孔虫和介形虫分布,指示了河湖相的冲积平原环境,而孔深50 m以上则经历了三角洲—河口湾—三角洲的环境演替.微体古生物分布特征显示孔深39.47~50.00 m、24.00~33.00 m和4.00~14.00 m存在3次海侵事件,并以第2海侵层海相性最强,推测在孔深30.60 m处存在一次海平面快速上升事件.
文献关键词:
第四纪地质;沉积环境;微体古生物;有孔虫;介形虫;海侵事件
作者姓名:
郑磊
作者机构: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磊-.上海长江口南岸第四纪钻孔微体古生物化石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指示意义)[J].上海国土资源,2022(04):1-7
A类:
LDZ1
B类:
长江口,南岸,钻孔,微体古生物,古生物化石,沉积环境,环境指示意义,有孔虫,介形虫,古环境,环境研究,复古,相对海平面变化,沉积物,河湖相,冲积平原,孔深,三角洲,河口湾,演替,生物分布,海侵事件,海相,快速上升,第四纪地质
AB值:
0.310682
相似文献
中国东部陆架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姚政权;刘健;万世明;刘焱光;易亮;刘建兴;单新;乔淑卿;赵德博;肖国桥;王昆山;窦衍光;王中波;胥勤勉;石学法-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6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青岛 266237;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266237;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 266071;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流域关键带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汕头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海洋灾害预警与防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汕头 515063;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0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