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逻辑、权利实质与发展路径
文献摘要:
历经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于2021年8月20日表决通过,并于1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重大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近年来,伴随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无人驾驶、面部识别等新模式引发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凸显.个人信息被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以及非法买卖日趋严重,大数据杀熟、电商平台广告骚扰事件频发,严重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不良影响.据《2020年度数据泄漏态势分析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漏事件占所有数据泄漏事件的60%.[1]个人信息保护法旨在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规制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实现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和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双重目的.它的出台与实施,彻底终结了个人信息"裸奔"的时代,必将为我国个人信息的合法合规处理提供法律指引,为我国数字社会治理与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为维护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发出"中国声音".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郭亮;王晨曦
作者机构: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亮;王晨曦-.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逻辑、权利实质与发展路径)[J].重庆行政,2022(02):59-63
A类:
B类:
立法逻辑,数载,个人信息保护法,表决,重大事件,里程碑式,数字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无人驾驶,面部识别,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问题,非法买卖,日趋严重,大数据杀熟,电商平台,广告,骚扰,合法权益,年度数据,数据泄漏,态势分析,分析报告,信息泄漏,泄漏事件,法旨,个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活动,信息处理行为,个人信息权益,裸奔,合法合规,数字社会治理,个人信息安全,网络空间安全,中国声音
AB值:
0.3456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