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大轰炸下的童年——多洛丝回忆录
文献摘要:
一、南山"鬼屋"成了我们的新家
当城里的轰炸太频繁,太危险.有一天爸爸突然宣布:我们要搬家了,搬去一个不会被飞机轰炸的安全地方.新家在扬子江南岸的南山上,离黄桷垭小镇不远,它曾经是德国医生阿思密(Paul Assmy)的私宅.
早在1906年,阿思密医生就受德国外交部委托,来到重庆办医院.他一边行医,一边培训医护人员.据他的日记记载,由德国政府出资、他主持的德国医院,位于重庆城内的兴隆巷.医院对穷人免费,对富人收费.所有住院治疗的病人必须先洗澡,换上干净的病号服,由医院提供一日三餐.当时重庆已有三家外国医院,分别是法国仁爱堂医院、美国宽仁医院、英国仁济医院,但由阿思密医生负责和坐诊的德国普西医院,就诊人数一度最高,成为重庆城最受欢迎的外国医院.遗憾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德国停止了对医院的资助.1920年,医院被中国红十字会接管.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海娆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海娆-.大轰炸下的童年——多洛丝回忆录)[J].红岩,2022(06):98-109
A类:
Assmy,德国外交部
B类:
轰炸,童年,回忆录,南山,鬼屋,新家,城里,爸爸,宣布,搬家,扬子江,南岸,山上,黄桷,小镇,不远,Paul,私宅,密医,部委,一边,行医,医护人员,日记,德国政府,出资,庆城,城内,兴隆,穷人,免费,富人,收费,住院治疗,先洗,洗澡,换上,干净,病号服,一日三餐,三家,家外,仁爱,宽仁,仁医,仁济,坐诊,受欢迎,遗憾,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中国红十字会,接管
AB值:
0.5051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