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现代货币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适用性考察
文献摘要:
一、MMT的出现反映了经济学思潮的演变
在20世纪20年代大危机前,大家都相信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能够自动出清,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只是守夜人,只要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世界就是美好的,我们应做的就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20世纪2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这样一个教条,它让我们看到市场机制无法自动出清大量的过剩产品.出版于1936年的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生产过剩的危机现象作出了解释,他认为在三个心理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即使市场机制足够有效,也会存在大量的非自愿失业,解决的办法是政府采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来扩大总需求.自凯恩斯的《通论》出版后,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政府从处于后台的守夜人慢慢成为活跃在前台的经济干预者,由此我们熟知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瑞龙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1008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瑞龙-.现代货币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适用性考察)[J].学术研究,2022(08):74-76
A类:
B类:
现代货币理论,宏观经济政策,MMT,相信,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市场体系,出清,帕累托最优,守夜人,市场机制,自由竞争,市场秩序,教条,清大,凯恩斯,利息,通论,生产过剩,机现象,有效需求不足,失业,货币政策,总需求,国家干预,干预主义,后台,慢慢,前台,熟知,财政政策
AB值:
0.4144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