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持续污染条件下的小微水体生态治理研究——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无名塘为例
文献摘要:
城区内景观类型的小微水体数量众多,但多数因其面积小、流动性差等特点,自净能力弱,易受外源污染影响,水质及感官指标较差,易于爆发藻类,常为黑臭水体.研究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无名塘为例,运用生态治理措施,构建仿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在外源污染物持续汇入条件下的小微水体治理.仿自然生态系统以生物滤床循环系统辅以曝气、底泥改良等措施构建生境,经典与非经典生物操纵重构生物群落.经过6个月的运行,面对暴雨、雨污混流排口渗漏等不利环境因素,无名塘的仿自然生态系统相较于传统生态治理措施的对照组(泥孔塘),透明度提升逾45 cm,CODMn,NH3?N,TN,TP和Chl?a分别削减23%,82%,66%,61%和36%,水体整体感官度保持清澈见底状态,水质维持动态平衡,高等水生植物为主的水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其治理效果良好,该试点工程可为后续城区景观小微水体治理提供示范和借鉴作用.
文献关键词:
持续污染;小微水体;生态治理;仿自然生态系统;生物操纵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奋飞;马骏超;李华斌;成静;盛晟;周锋;周隽逸
作者机构: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杭州沁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奋飞;马骏超;李华斌;成静;盛晟;周锋;周隽逸-.持续污染条件下的小微水体生态治理研究——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无名塘为例)[J].江苏林业科技,2022(03):28-34
A类:
华家池,仿自然生态系统
B类:
持续污染,小微水体,治理研究,浙江大学,校区,无名,内景,景观类型,自净能力,外源污染,污染影响,感官指标,藻类,黑臭水体,生态治理措施,汇入,水体治理,生物滤床,循环系统,曝气,底泥改良,生境,非经典生物,生物操纵,生物群落,暴雨,雨污,混流,排口,渗漏,传统生态,透明度,CODMn,NH3,TN,TP,Chl,削减,整体感,清澈见底,动态平衡,水生植物,水生态系统,治理效果
AB值:
0.34337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