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川南地区彝族哭嫁歌对"美好生活"的哲学阐释及其教育价值研究
文献摘要:
哭嫁歌是彝族婚俗中十分重要的文化传统,起源众说纷纭,而母权制度向父权制度的过渡,以及由此而来的"掠夺婚""童养媳""接骨种"等都是其产生的土壤.哭嫁歌表现内容丰富,浸透着劳动人民原初的生存意识和生命哲学,既表达了彝族女子在出嫁前对父权制度的愤懑和女子无权为婚姻做主的痛苦,也传递着女性主体性意识下对美好生活的深切诉求.传统的哭嫁歌腔调和旋律澹缓凄楚、哀恻动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同时,哭嫁歌体现的是生命本真之态下的包容的、顺应自然的人文情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文章将从哭嫁歌的文化起源与内容入手,对川南地区彝族哭嫁歌中的"美好生活"进行哲理审思,同时探讨哭嫁歌内在的教育价值.
文献关键词:
川南地区;彝族哭嫁歌;"美好生活";哲学阐释;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何茜
作者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茜-.川南地区彝族哭嫁歌对"美好生活"的哲学阐释及其教育价值研究)[J].山东艺术,2022(02):20-27
A类:
彝族哭嫁歌,母权制
B类:
川南地区,哲学阐释,教育价值,价值研究,婚俗,文化传统,众说纷纭,父权制度,由此而来,掠夺,童养媳,接骨,内容丰富,浸透,劳动人民,原初,生命哲学,女子,出嫁,愤懑,无权,做主,痛苦,女性主体性,主体性意识,深切,腔调,旋律,凄楚,学术价值,文化意义,生命本真,人文情感,哲理,审思
AB值:
0.3402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