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相声中"捧""逗""哏"的历时演变研究
文献摘要:
相声艺术中的"哏"即笑料、笑点;"逗哏"和"捧哏"为表演的双方.故"捧""逗"与"哏"在词义所指和语内涵上搭配不协调.从相声艺术组织包袱的主要手法和语流音变中的"讹变"现象来看,"捧"和"逗"应该源于相声的主要组织手法——"铺平垫稳,三翻四抖"中的"铺"和"抖".从相声对姊妹曲艺的借鉴发展和方言语音的差异来看,"哏"源于"梗",最早源于宋元平话,后随湖广徽班进京,江淮军兵入津而逐渐在北方以京剧为代表的众多曲艺中流行开来.因两地方言中"梗"的韵母为"en",故在传入北方后逐渐讹变为"哏".后被在众多曲艺中脱颖而出的相声艺术逐渐行业术语化.
文献关键词:
捧哏;逗哏;梗;现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包洪鹏
作者机构:
青岛滨海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包洪鹏-.相声中"捧""逗""哏"的历时演变研究)[J].山东艺术,2022(01):108-111
A类:
B类:
历时演变,相声艺术,笑料,笑点,逗哏,捧哏,词义,所指,包袱,语流音变,铺平,姊妹,曲艺,方言,宋元,平话,湖广,徽班进京,江淮,淮军,京剧,多曲,中流,开来,两地,言中,韵母,en,传入,脱颖而出,术语化,现挂
AB值:
0.5235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