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EEM-PARAFAC解析厌氧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染河流中DOM的转化特性
文献摘要:
为探究厌氧生物滤池(AF)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最佳工况和运行效能,以新河河水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研究AF中试试验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温度条件下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①河水中DOM主要包含3种荧光组分,其中,C1为类腐殖质物质,C2为类蛋白物质,C3为类腐殖质物质,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物质平均占比分别为53.45%和46.55%.②AF运行稳定后COD平均去除率为30.75%,出水UV254降低19.80%;荧光组分分析表明,DOM的降低主要归因于C2和C3的有效转化,且提高温度和HRT有助于DOM的进一步降低.③UV254和<10 kDa的DOM沿程逐步减小,3~10 kDa和<3 kDa的DOM去除率分别为64.29%和22.81%;沿程出水三维荧光光谱显示,AF前端微生物活性较高,C1和C3变化较小,C2先升高后逐步下降,最终出水DOM总荧光强度出现明显的降低,表明AF第1级滤层是DOM去除和转化的主要区域.研究显示,常温且HRT=24 h工况下,A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有机物,有效去除城市污染河流中的DOM,可作为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潜在预处理手段.
文献关键词:
城市污染河流;厌氧生物滤池;溶解性有机物(DOM);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
作者姓名:
杨垒;李晓彤;任勇翔;刘志逸;郭盾;梁庆凯;邵亚辉;郭淋凯
作者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55;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垒;李晓彤;任勇翔;刘志逸;郭盾;梁庆凯;邵亚辉;郭淋凯-.基于EEM-PARAFAC解析厌氧生物滤池对城市污染河流中DOM的转化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22(07):1615-1624
A类:
城市污染河流
B类:
EEM,PARAFAC,厌氧生物滤池,DOM,最佳工况,运行效能,新河,河水,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中试试验,试验系统,水力停留时间,HRT,温度条件,溶解性有机物,荧光组分,C1,类腐殖质,C2,C3,运行稳定,COD,去除率,UV254,组分分析,归因于,有效转化,kDa,沿程,微生物活性,荧光强度,要区,上将,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手段
AB值:
0.2316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