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淹水和干湿交替对修复后土壤铬的稳定性影响研究
文献摘要:
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后的场地和土壤因其污染物未彻底清除而备受关注,外界环境胁迫下重金属存在再活化的风险,但再活化的速率和形式尚不明确.我国华南地区高温多雨,水热交换频繁剧烈,固化/稳定化后修复场地的安全利用面临更大的潜在风险.以珠三角地区2个典型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淹水和干湿交替对土壤重金属铬(Cr)的释放、形态转化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淹水和干湿交替可提高已固化/稳定化土壤中Cr的浸出浓度.场地A和B土壤Cr的浸出浓度较淹水前分别上升了1.32和8.72倍,干湿交替后场地A土壤Cr的浸出浓度略有下降,场地B土壤Cr的浸出浓度则增加了4.32倍.②淹水和干湿交替促使已固化/稳定化的Cr从酸可提取态向相对稳定的可氧化态等转化.场地A和B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r含量较淹水前的变化率分别为?60.17%和?14.34%,可氧化态Cr含量的变化率分别为2.71%和13.30%;干湿交替后土壤可提取态Cr含量的变化率分别为?28.78%和?2.13%,可氧化态Cr含量的变化率分别为5.48%和10.22%.③淹水通过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点位(Eh)、pH和无定形氧化铁等影响Cr的稳定性,促使Mn4+、Fe3+的还原和Cr的重新释放;干湿交替较淹水处理对固化/稳定化体系的影响相对较小.研究显示,水分胁迫可提高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土壤Cr的浸出浓度、改变赋存形态,但其浸出浓度远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和HJ/T 301—2007《铬渣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暂行)》规定的浸出液浓度限值;鉴于外界环境胁迫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当前"一评定终身"的效果评估管理模式对未彻底清除污染物场地后期监管的无力性,持续关注和系统管控是实现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可持续安全利用的必要途径.
文献关键词:
淹水;干湿交替;固化/稳定化;土壤重金属;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常春英;曹浩轩;陶亮;刘丽丽;陈文洁;吕贻忠
作者机构: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45;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50;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1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常春英;曹浩轩;陶亮;刘丽丽;陈文洁;吕贻忠-.淹水和干湿交替对修复后土壤铬的稳定性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2(05):1150-1158
A类:
修复后场地,还原点
B类:
淹水,干湿交替,修复后土壤,稳定性影响,稳定化技术,彻底清除,外界环境,环境胁迫,国华,华南地区,高温多雨,水热交换,繁剧,安全利用,潜在风险,珠三角地区,场地土壤,土壤重金属,重金属铬,形态转化,浸出浓度,可氧化,氧化态,氧化还原,Eh,无定形,氧化铁,Mn4+,Fe3+,新释,水分胁迫,赋存形态,危险废物,废物鉴别,鉴别标准,浸出毒性,HJ,污染治理,治理环境,保护技术,技术规范,暂行,浸出液,浓度限值,长期性,效果评估,评估管理,无力,持续关注,统管,持续安全
AB值:
0.2929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