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机器的初始设定、资本塑形与解放向度——《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机器思想的三重维度
文献摘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机器问题有着详细分析和深入论证,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科学的机器观.机器作为工具的历史样态,在资本主义社会正式出场,经由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发展,通过劳动资料革命,促成"自动的机器体系"出现,激发了强劲的财富创造力."自动的机器体系"本身作为劳动过程的要素组成,却在资本的控场中被形塑为"固定资本",将劳动要素的外部差异转化为资本内部的质的差别.以价值为中心的增殖逻辑同作为固定资本的机器体系之间的矛盾内含资本主义社会的时间悖论,时间节约与时间浪费交织.自动机器体系的使用推动了时间节约,促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大幅累进.与此同时,自动机器体系的使用对劳动的排斥也造成了时间浪费.但也是这一时间悖论,为人类解放埋下了伏笔.
文献关键词:
机器;《资本论》及其手稿;资本主义批判;人类解放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宋田光;李桂花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宋田光;李桂花-.机器的初始设定、资本塑形与解放向度——《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机器思想的三重维度)[J].天府新论,2022(01):9-17
A类:
B类:
塑形,放向,资本论,手稿,三重维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出场,工场手工,手工业,过劳,劳动资料,机器体系,劳动过程,形塑,固定资本,劳动要素,质的差别,时间悖论,自动机,累进,人类解放,埋下,伏笔,资本主义批判
AB值:
0.3404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