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海洋微塑料污染损害民事救济之路
文献摘要:
海洋微塑料污染区别于传统塑料污染,具有难于发现和区分、广泛而集中、致害的长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海洋微塑料污染将会对私人财产权和人身权、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产生损害或破坏,但现有民事救济制度在应对上述新型污染问题之时,产生多重困境.究其原因,现有民事诉讼制度构建于权益—损害—救济基础之上,与注重预防的环境保护救济制度不符.海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属于非排他性利用的共用物,环境法典针对此类新型污染,应在现有民事私益诉讼的基础上,设计专门性的公益诉讼予以救济.在诉讼制度的设计上,应采用环境公益—危害可能性—救济为基础构建.在救济方式上,应突破传统污染侵权立法的框架,创建适宜保护环境的多元化责任承担方式和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文献关键词:
海洋微塑料;私益诉讼;公益诉讼;民事救济;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莹莹
作者机构: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上海 2013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莹莹-.海洋微塑料污染损害民事救济之路)[J].学术交流,2022(10):96-108
A类:
因果关系推定原则
B类:
海洋微塑料,微塑料污染,污染损害,民事救济,污染区,难于,致害,长期性,隐蔽性,财产权,人身权,海洋自然资源,救济制度,之时,究其原因,民事诉讼制度,制度构建,建于,排他性,共用,环境法典,私益诉讼,专门性,公益诉讼,环境公益,救济方式,侵权,保护环境,责任承担方式,举证责任分配,分配原则
AB值:
0.3158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