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以科技创新助力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牡丹学院史国安教授
文献摘要:
牡丹是原产中国的特色植物资源,已被广泛引种到世界各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洛阳是牡丹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牡丹栽培历史和文化传承.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牡丹学院史国安教授长期致力于牡丹生物学及综合利用研究,坚持理论创新与产业技术开发并重的思路,在牡丹产业取得了突出业绩,是国内牡丹领域的领军人之一.他携牡丹生物学研究团队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牡丹花乙烯致衰理论研究,指出牡丹是乙烯敏感型花卉,引领了牡丹鲜切花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引进国际牡丹新品种并根据当地平原至高山垂直落差大的地理气候特点,利用早中晚开品种搭配与按照高度差建园的方法,使洛阳市域牡丹梯次开放,为洛阳牡丹特色旅游和鲜切花周年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提出将油用牡丹列入新木本油料作物的建议,在国家层面加以发展,研发的相关技术对我国生态保护与解决粮油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娜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娜-.以科技创新助力牡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牡丹学院史国安教授)[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22(12):12-13
A类:
B类:
牡丹产业,学农,农学院,院史,国安,原产,植物资源,引种,世界各地,故乡,栽培历史,利用研究,坚持理论创新,产业技术,技术开发,领军人,生物学研究,研究团队,牡丹花,乙烯敏感,敏感型,花卉,鲜切花产业,牡丹新品种,地平,高山,直落,落差,地理气候,气候特点,早中晚,品种搭配,高度差,建园,洛阳市,市域,梯次,洛阳牡丹,特色旅游,周年生产,技术保障,油用牡丹,木本油料,油料作物,粮油安全,理论和实践意义
AB值:
0.4367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