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生态重要性和MSPA核心区连通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桂江流域为例
文献摘要: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生态重要性"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核心区连通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生态重要性识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潜在生态廊道并以重力模型评价其重要程度,提出基于MSPA核心区的"非源地核心区面积生态网络连接率(C)"和"非源地核心区生态廊道长度比率(E)"指数并结合网络结构分析综合评判生态网络优劣.研究结果:(1)桂江流域含生态源地11处,总面积7948.50 km2,占桂江流域总面积的41.20%.(2)潜在生态廊道38条,总计1839.95 km,其中重要生态廊道26条,总计1278.29 km,包括一级生态廊道12条(515.47 km)和二级生态廊道14条(762.82 km).(3)以26条重要生态廊道构成最优的生态网络,E处于峰值,非源地核心区生态廊道长度比率较高;C值更高,生态网络对于研究区内主要生态空间斑块的连通性更好;α指数和γ指数接近等于1,即网络基本达到最大限度回路数且每个节点都彼此相连;β指数更高,网络结构比较复杂且结构完善.研究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评判生态网络优劣和实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文献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生态重要性;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MSPA核心区连通性;网络结构;桂江流域
作者姓名:
潘越;龚健;杨建新;杨婷;王玉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潘越;龚健;杨建新;杨婷;王玉-.基于生态重要性和MSPA核心区连通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桂江流域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22(04):86-95
A类:
桂江流域
B类:
生态重要性,MSPA,核心区,连通性,生态安全格局,格局构建,研究目的,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Spatial,Pattern,Analysis,构建方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源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生态廊道,重力模型,模型评价,重要程度,地核,生态网络,网络连接,道长,长度比,综合评判,总面积,km2,总计,内主,生态空间,斑块,回路,路数,结构比较,比较复杂,生态保护和修复
AB值:
0.2198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