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生命敬畏感的应有之义及其培育路径
文献摘要:
对生命的敬畏感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所独具的特性,是人这一生命生存与发展的本源要求、行动与实践的伦理依据.教育作为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发展生命的事业,关涉人的生命敬畏感理应成为教育内在的价值逻辑.然而,现实中功利思潮的涌动使得对生命的敬畏感在人的精神贫困中走向消解;利己主义的张扬弱化了人的生命敬畏感;美善德性的遗失消弭了人的生命敬畏感.面对人对生命的敬畏感弱化的现状,教育应当对其予以关注与培育,注重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充盈,引领人在精神丰富中感知生命可敬;关注人"类生命"的发展,指引人在"类存在"状态中体认生命可贵;涵养人的美善道德,促使人在内心恪守敬畏生命的准则.
文献关键词:
敬畏;人;生命;教育
作者姓名:
刘济良;马苗苗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 开封 475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济良;马苗苗-.生命敬畏感的应有之义及其培育路径)[J].中州学刊,2022(02):94-100
A类:
B类:
生命敬畏感,培育路径,灵长,生存与发展,本源,伦理依据,关涉,价值逻辑,功利,涌动,精神贫困,利己主义,张扬,美善,德性,遗失,消弭,精神世界,充盈,领人,可敬,类存在,认生,可贵,恪守,敬畏生命
AB值:
0.3906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