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形式背后的巧思——从视觉角度解读宋代黑釉兔毫茶碗的制作工艺
文献摘要:
中国古代的陶瓷器的制作极其繁荣兴盛,但由于"重道轻器"思想的影响,对于古代工匠在工艺上的研究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从形式与工艺的辩证关系出发,论述宋代建窑黑釉兔毫茶碗在外在的形式背后隐藏的工匠的巧思.这类茶碗的釉色、花纹、造型等这些视觉可见的形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与使用者需求密切相关,与崇尚自然的审美观相关;饮茶方式的变化带来的茶碗形式的变化,工匠在釉色及烧造工艺上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包括采用高含铁量的胎体、用高还原气氛烧制、烧制时倾斜放置茶碗等,最终获得了黑釉兔毫茶碗这种最适合"斗茶"的陶瓷器.陶瓷器物的形式与工艺是辩证统一的,现代陶瓷日用器的设计师应将技术与艺术有机地结合.
文献关键词:
黑釉兔毫茶碗;工艺;视觉;斗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璐娴;崔衡;王京成
作者机构:
南京工程学院,南京21116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璐娴;崔衡;王京成-.形式背后的巧思——从视觉角度解读宋代黑釉兔毫茶碗的制作工艺)[J].佛山陶瓷,2022(02):57-61
A类:
黑釉兔毫茶碗
B类:
巧思,宋代,制作工艺,陶瓷器,兴盛,辩证关系,代建,建窑,釉色,花纹,使用者需求,崇尚,审美观,饮茶,烧造,高含铁,含铁量,胎体,还原气氛,烧制,斗茶,器物,辩证统一,现代陶瓷,日用,用器,设计师,技术与艺术
AB值:
0.32698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