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制度的完善——基于22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现状分析
文献摘要:
基层立法联系点具体是指设置在基层的立法环节中一个可以与公众取得联系的有阵地、有人员组成的固定的点.具体来说"基层"是指与基层群众结合的紧密性程度,而非指在省市县乡级别上的含义.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集中于"点",但是联系网络和意见建议的普遍性具有"面"的作用.如果将基层立法联系点视为一个虚拟人格,主要作用即为双向上下收集、传达立法环节中的人民意志,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择选后予以高效的运用.但同虚拟个体人格不同的是基层立法联系点内部有较复杂的组织结构以及基于此所形成的一套独立的运行机制,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建设是在立法过程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该制度建设的出发点是立法环节中基层群众的参与,公众参与的核心是有效性,而"有序"是实现"有效"的必然途径和保障[1],所以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于实现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姚聪聪
作者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姚聪聪-.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制度的完善——基于22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现状分析)[J].人大研究,2022(12):21-28
A类:
B类:
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制度,国字号,运行现状,取得联系,具体来说,基层群众,紧密性,市县,县乡,乡级,意见建议,虚拟人格,即为,人民意志,全国人大常委会,择选,个体人格,全过程人民民主,公众参与,必然途径
AB值:
0.2703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