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原理与方法:《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话题"格调
文献摘要:
但凡工具书,往往是终极关怀式的训诂,教以原理和书本知识.但对于入门读者而言,由于经验缺失,训诂之法往往力不从心,难以达成事功.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公羊传》和《榖梁传》,已经在话题基础上用对话体答问的方式解了《春秋》.今天立法专家们编写的法律释义和答复有类似的格调,西式的教科书常常也大体如此.经过一年多的写作和半年左右的修改,尝试以"话题"为格调的拙著——《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适用和制度逻辑》(以下简称《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终于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和读者见面了.就像初生的婴儿,它是否能保持健康昂扬的姿态,还需要接受读者们的洗礼.只有中肯的建议,乃至对立的批评意见,才有助于思考的深化.批判性观点,能够哺育知识成长的赤子;不加辨析的接受,只会助长反智主义的逆生长.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杨云彪
作者机构:
深圳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云彪-.原理与方法:《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话题"格调)[J].人大研究,2022(02):55-56,封3
A类:
B类:
方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格调,但凡,工具书,终极关怀,训诂,书本知识,入门,之法,力不从心,成事,事功,两千年,战国时期,公羊传,对话体,答问,法律释义,答复,西式,教科书,试以,拙著,法律适用,制度逻辑,终于,中国民主,民主法制,见面,初生,婴儿,昂扬,洗礼,中肯,于思,批判性观点,哺育,知识成长,赤子,不加,助长,反智主义
AB值:
0.5144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