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亚当·斯密的同情概念解析
文献摘要:
同情是亚当·斯密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但在其定义上仍有争议,表现为两个问题:其一,同情是否是情感;其二,同情是否是情感理解能力.从斯密的文本看,同情是旁观者的情感,来源于想象的处境转换;然而,旁观者在同情过程中不一定会转换为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同情不是对情感的理解或理解能力,而是为评价当事人的情感是否具有合宜性提供参照.虽然否定同情是情感理解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斯密主张忽视他人的实际情感.相反,同情为有差异的个体情感创造了交流的基础,自我和他人在相互同情中达成一致,这也是道德生活的基础.斯密通过对同情概念的不同诠释,开出了一条不同于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道德建构之路.澄清同情的含义,不仅有助于理解斯密的理论,也为涉及这一概念的其他研究(如镜像神经元)提供了清晰的理论资源.
文献关键词:
亚当·斯密;同情;情感;理解(能力);想象的处境转换
作者姓名:
何鑫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鑫-.亚当·斯密的同情概念解析)[J].伦理学研究,2022(01):62-69
A类:
想象的处境转换
B类:
亚当,斯密,概念解析,伦理学,核心概念,是否是,理解能力,旁观者,定会,当事人,心理状态,合宜性,个体情感,中达,道德生活,开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道德建构,澄清,一概,镜像神经元,理论资源
AB值:
0.3181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