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帕金森氏病患者STN的电生理特性及深部脑刺激的治疗效果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帕金森氏病(PD)患者丘脑底核(STN)的电生理特性及深部脑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 于长沙市第四医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帕金森氏病患者中抽取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STN的电生理特性、治疗情况(运动障碍、焦虑与抑郁程度、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结果 于预定靶点上方10mm处,开始记录,单位为1/1000μm,连续性推进微电极,每推进1mm停留30-60s,存储放电稳定,具有最大放电幅值的波形,并对其背景噪声进行监测,记录达靶点下2-3mm位置,40例患者中38例记录到8-10V、(97±14)Hz放电,放电形式较为稳定.同时,可监测到均匀、一致的"哗"噪声.其余2例患者,由于不明原因未能记录到放电.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UPDRS-III、HAMA、HAMD评分更低,WHO-QOL-2评分更高(P<0.05).治疗后,40例患者治愈30例,占比75.00%,有效8例,占比20.00%,无效2例,占比5.0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且持续对患者随访半年,并无病情复发患者.结论 根据微电极所记录的PD病患者STN的电生理特征,有助于提高立体定向治疗PD的靶点精确性,STN深部脑刺激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文献关键词:
丘脑底核;帕金森氏病;电生理特性;深部脑刺激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余成;刘钰
作者机构:
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余成;刘钰-.帕金森氏病患者STN的电生理特性及深部脑刺激的治疗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2(01):35-37
A类:
B类:
帕金森氏病,STN,电生理特性,深部脑刺激,效果观察,丘脑底核,长沙市,开回,治疗情况,运动障碍,焦虑与抑郁,抑郁程度,治疗有效率,预定,10mm,微电极,1mm,60s,储放,大放,背景噪声,3mm,录到,10V,放电形式,不明原因,UPDRS,III,HAMA,HAMD,WHO,QOL,治疗总有效率,患者随访,无病,病情复发,电生理特征,高立,立体定向,向治疗,精确性
AB值:
0.3153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