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运动疲劳小鼠皮层-纹状体突触可塑性受损的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运动疲劳后小鼠皮层-纹状体通路的突触可塑性受损.皮层-纹状体突触可塑性受谷氨酸(glutamate,Glu)能系统和多巴胺(dopamine,DA)能系统的双重调控,因此旨在进一步围绕Glu能系统和DA能系统揭示小鼠运动疲劳后皮层-纹状体通路突触可塑性受损的分子机制.方法:成年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EF).利用电动跑台,使小鼠进行连续7天的力竭跑台运动,创建运动疲劳的小鼠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两组小鼠纹状体脑区Glu和DA的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纹状体膜蛋白中AMPA受体、代谢型谷氨酸1型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1,mGluR1)、多巴胺1型受体(dopamine 1 receptor,D1R)和多巴胺2型受体(dopamine 2 receptor,D2R)的表达含量.结果:1)与Control小鼠相比,EF小鼠纹状体Glu的浓度升高(P<0.05);2)EF小鼠纹状体AMPA受体GluR1亚基和GluR2亚基的表达含量与Control小鼠相比均无差异(P>0.05);3)EF小鼠纹状体mGluR1的表达含量显著降低(P<0.01);4)EF小鼠纹状体DA的浓度降低(P<0.01);5)EF小鼠纹状体D1R和D2R的表达含量均显著降低(P<0.001).结论:小鼠运动疲劳后纹状体Glu的浓度升高,mGluR1的表达下调;DA的浓度降低,D1R和D2R的表达下调.纹状体Glu能系统和DA能系统的双重异常可能是小鼠运动疲劳后皮层-纹状体突触可塑性受损的分子机制之一.
文献关键词:
运动疲劳;纹状体;突触可塑性;Glu能系统;DA能系统
作者姓名:
马婧;陈慧敏;张凌韬;刘晓莉;乔德才
作者机构: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91;清华大学,北京100084;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马婧;陈慧敏;张凌韬;刘晓莉;乔德才-.运动疲劳小鼠皮层-纹状体突触可塑性受损的机制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22(01):65-71
A类:
D1R
B类:
运动疲劳,疲劳小鼠,皮层,纹状体,突触可塑性,前期研究,谷氨酸,glutamate,多巴胺,dopamine,DA,C57BL,雄性小鼠,Control,EF,力竭,跑台运动,小鼠模型,色谱分析技术,脑区,免疫印迹,印迹技术,膜蛋白,AMPA,代谢型,metabotropic,receptor,mGluR1,D2R,亚基,GluR2
AB值:
0.2059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