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
文献摘要: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联、一体保护的问题在其申遗伊始就受到了特别关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具有多面性、主体性和活态性等特征,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样态中是具有叠加性的独特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河两岸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名村,其中散落着无以计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对于践行罗哲文先生提出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景观遗产"三位一体"的大运河遗产保护思路提供了可能,并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清晰的辨识标准和保护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用一般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应当确立"标志性""代表性""区域性"三个辨识原则,从而建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和界定层级,使之具有可辨识度.
文献关键词:
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性;代表性;区域性
作者姓名:
向云驹
作者机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北京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向云驹-.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层级及其呈现)[J].中原文化研究,2022(02):84-92
A类:
B类: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联,申遗,伊始,别关,世界文化遗产,多面性,活态性,叠加性,线性文化遗产,重点文物,文物保护单位,沿河,两岸,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中散,散落,无以,罗哲文,自然景观,景观遗产,大运河遗产,保护思路,保护机制,一般性,认定标准,可辨,辨识度
AB值:
0.224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