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从玉石到瓷器的造物路径
文献摘要:
在中国文化原型基因中,玉石文化从野生状态的石头开始,经历了从劳动工具到国器象征、美学代表、道德转译的自身属性变迁.玉石不仅维系着先民生存的物质基础,更超越成为中华文明进程中的文化表征与精神信仰.作为原编码符号,玉石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发生史与道器合一的观念史,在长久的转换中凝聚为深层的文化原型.玉石催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美学认知和国家精神,激发出"近玉"与"尚玉"的瓷器造物思维,成功求解到贯通数千年的文脉基因.一个没有建构"传播体系"的文明是不可能长久持续的,正是透过从玉到瓷的造物认知变迁与审美实践,中华造物路径中的智慧与观念最终整合为文化理想与文明传播共享的路径.溯源玉与瓷关联的造物文化基因,有助于解读"玉成中国"造物思想中的德性目标,并探索其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规范性文本和"CHINA"编码与解码之间的意涵.
文献关键词:
造物;玉石;瓷器;尚玉思维;符号编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熊承霞
作者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熊承霞-.从玉石到瓷器的造物路径)[J].中原文化研究,2022(02):32-39
A类:
玉成中国,尚玉思维
B类:
玉石,瓷器,文化原型,石头,劳动工具,转译,先民,中华文明,文明进程,文化表征,精神信仰,道器合一,观念史,美学认知,数千年,文脉,传播体系,认知变迁,审美实践,文化理想,文明传播,造物文化,文化基因,造物思想,德性,文明传承,CHINA,编码与解码,意涵,符号编码
AB值:
0.4110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