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小冰期背景下苏北群发性"沉城"现象及迁治模式
文献摘要:
极端类型的群发性"沉城"现象,往往反映区域水环境的重大变化.17世纪20至80年代,前后不足60年的时间内,苏北地区接连发生了徐州、邳州、泗州三座城池沉入水中的极端事件.究其原因,在于黄河水患的直接影响,而17世纪恰逢小冰期的最寒冷期,加深了黄河的水文灾害程度.当时苏北为黄淮运交汇区,蓄清、刷黄、济运等工程集中于此,水环境复杂,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黄河灾害频发."沉城"事件发生后,三地均采取了迁移治所的对策,均经历了从临时迁治到最终迁治的过程,表现为回迁重建、异地重建、迁治合署等模式.徐州城是3年后回迁重建,邳州城是10多年后异地重建,泗州城是90多年后迁县合署,其重建的间隔时长与其到黄河的距离成正比,与城址受破坏程度成反比.治所是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的中心,治所迁移便于政府主导的灾后重建的开展,反映了国家权力机关优先保障的次序.不过迁治在促进新城所在地开发的同时,往往加速了旧城所在地的衰落.
文献关键词:
黄河水患;水沉城市;治所迁移;明清小冰期;苏北
作者姓名:
李德楠
作者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淮安2233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德楠-.小冰期背景下苏北群发性"沉城"现象及迁治模式)[J].中原文化研究,2022(01):102-108
A类:
泗州城,水沉城市,明清小冰期
B类:
群发,区域水环境,重大变化,苏北地区,接连,连发,徐州,邳州,三座,城池,沉入,极端事件,究其原因,黄河水患,恰逢,寒冷,冷期,黄淮,交汇区,环境复杂,季风气候,回迁,异地,合署,成正比,城址,破坏程度,成反比,所是,治所迁移,灾后重建,国家权力机关,次序,新城,所在地,旧城,衰落
AB值:
0.34788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