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政府医疗投入与居民医疗负担——基于"补供方"与"补需方"的路径分析
文献摘要:
有效降低居民医疗负担是我国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医疗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政府医疗投入路径以降低居民医疗负担事关医疗体制改革成效.文章基于2007?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方法估计"补供方"(政府面向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与"补需方"(政府面向居民的财政投入)对居民医疗负担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两种医疗投入路径对医疗负担的影响效应截然相反,"补供方"助涨了医疗费用,加重了居民的医疗负担,而"补需方"则有效降低了负担.从贡献比看,"补供方"的助涨效应强于"补需方"的降负效应.(2)机制分析表明,"补供方"扩充了医疗资源,如增加了床位数量、医生数量和非流动资产,但在现行激励机制下,新增的医疗资源不仅产生了成本分摊效应,还被供方转化为占有消费者剩余的卖方优势,加重了居民医疗负担,甚至弱化了"补需方"的降负效应.因此,文章建议优化供给侧的补贴机制,通过调整投入流向和投入方式强化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属性,并且推动医疗需求侧的改革,以支付方式改革遏制医生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发挥"补需方"的降费作用.
文献关键词:
医疗负担;财政投入;补供方;补需方;系统GMM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增文;刘庆;胡国恒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增文;刘庆;胡国恒-.政府医疗投入与居民医疗负担——基于"补供方"与"补需方"的路径分析)[J].财经研究,2022(02):123-137
A类:
补供方,补需方
B类:
医疗负担,医疗体制改革,纵深发展,入路,改革成效,省际面板数据,GMM,公立医疗机构,财政投入,影响效应,截然,医疗费用,贡献比,负效应,机制分析,医疗资源,床位数,非流动资产,成本分摊,消费者剩余,卖方,优化供给,补贴机制,入流,投入方式,公益属性,需求侧,支付方式改革,道德风险,降费
AB值:
0.22734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