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自然价值的疏离与回归——论生态现象学"生活世界化的自然"
文献摘要:
人类要想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就必须解决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将不同生态哲学流派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生态现象学作为一种反传统知识论哲学的现代哲学,它试图通过建构一种自然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相统一的"自然"概念——"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将自然原初的被隐匿了的价值意义重新凸显出来,以引导人类走上通往与自然和解的道路.生态现象学的自然观念既不同于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来谈生态保护,也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将自然仅仅看作是工具价值层面"为我而生"的对象性存在."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在"此在"的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我"照面的,承载着各种价值意义,能够为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所真切体验到的活生生的自然.生态现象学试图借助"生活世界化的自然"的"基底样式",推动人类在"遭遇自然"—"体验自然"—"审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赋予自然以人性的同时,重新唤醒人性的生态化一面,进而引导饱受工具理性摧残的现代人类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文献关键词:
生态现象学;"生活世界化的自然";生态审美意识;自然价值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穆艳杰;胡建东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穆艳杰;胡建东-.自然价值的疏离与回归——论生态现象学"生活世界化的自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01):75-83
A类:
生态现象学
B类:
自然价值,疏离,生活世界,世界化,前提性问题,即如,生态哲学,哲学流派,开来,反传统,传统知识,知识论,社会意义,文化意义,原初,隐匿,价值意义,凸显出,引导人,通往,自然观,生态中心主义,离人,人的生活,人类中心主义,工具价值,对象性存在,照面,生命活动,真切,活生生,生生的,底样,样式,交往过程,生态化,饱受,工具理性,摧残,现代人,生态审美意识
AB值:
0.4056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