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是如何提升的?——基于广州市老年教育服务改革(2018-2020年)的研究
文献摘要:
理解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的实践逻辑,对建设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多中心治理理论将科层制公共服务体系的"僵化"视为可及性不足的原因,将"多中心"网络结构视为提升可及性的对策,难以解释中国事实.文章以空间分布为切入视角,以广州市老年教育服务改革为例,对其载体稠密性、服务可及性提升路径进行了分析.经验研究表明:(1)公共服务可及性的提升路径,是服务载体的空间拓扑结构由集中升级为分布,形成分布式供给模式;(2)分布式供给的构成要件包括载体小型化、方式开放化、关系集成化三个方面;(3)分布式供给的功能组合、资源配置和信息网络,有助于从多个维度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通过分布式供给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是国家主导性与社会主体性的统一,国家与社会结成的多元主体结构是轴面联动的伞状结构,而不是"多中心"的网络结构.
文献关键词:
可及性;分布式供给;集中式供给;多中心治理理论;伞状结构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苏曦凌;毛果
作者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桂林 541004;广东数字政府研究院,广州 5100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苏曦凌;毛果-.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是如何提升的?——基于广州市老年教育服务改革(2018-2020年)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22(07):95-101
A类:
分布式供给,集中式供给
B类:
老年教育,教育服务,公共服务可及性,实践逻辑,高质量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体系,多中心治理理论,科层制,僵化,国事,稠密性,经验研究,空间拓扑,拓扑结构,供给模式,构成要件,小型化,开放化,集成化,功能组,信息网络,国家主导,主导性,社会主体性,国家与社会,结成,主体结构,轴面,伞状结构
AB值:
0.28584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