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充填方式下围岩应力分布及覆岩移动规律
文献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充填开采方法对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陷的控制作用,以某矿为工程背景,采用PHASE2D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计算并对比了全部充填和部分充填方式下煤体塑性区范围、采场应力分布和覆岩移动规律.结果表明,全部充填采煤法煤体塑性区宽度稳定在1.6 m,部分充填采煤法煤体塑性区宽度稳定在2.5 m;全部充填采煤法的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峰值为2.01,而部分充填采煤法的支承压力增高系数峰值为1.81.工作面前方5 m范围内,直接顶下沉量逐渐减小;工作面后方5m范围内,直接顶下沉量逐渐增大;其中全部充填采煤法直接顶最大下沉量为10.28 mm,而部分充填采煤法直接顶最大下沉量为22.25 mm.全部充填采煤法覆岩最大垂直位移为19.93 mm,部分充填采煤法覆岩最大垂直位移为59.03 mm.
文献关键词:
长壁工作面;部分充填;覆岩移动;支承压力;围岩变形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冀宇鑫;李鹤鹤;宋高峰
作者机构: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1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冀宇鑫;李鹤鹤;宋高峰-.不同充填方式下围岩应力分布及覆岩移动规律)[J].陕西煤炭,2022(02):7-11
A类:
PHASE2D
B类:
填方,围岩应力分布,覆岩移动规律,充填开采,开采方法,围岩变形,地表沉陷,控制作用,工程背景,数值模型,部分充填,煤体,塑性区范围,采场,采煤,前方,支承压力,数峰,直接顶,顶下,下沉量,5m,垂直位移,长壁工作面
AB值:
0.23103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