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专利网的中药治疗偏头痛方剂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分析中药专利治疗偏头痛的组方规律,从"疾病-药物-化学成分-关键靶点-功能分析"角度,分析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及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筛选中药专利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剂,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和功效分类频次;对有效方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统计.筛选预测得到的高频方剂的有效成分,构建药物-疾病交际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及蛋白互作网络图,进行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纳入512个中药处方,6148味中药,使用频数>40次的有34味,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归经以肝、肺、脾经为主,分类以祛风止痛为首.关联规则统计21条药对,主要以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利头目功效的药对为主.聚类分析4类,其中由菊花、蔓荆子、川芎、白芷、防风、羌活、细辛、薄荷聚类组成的药物处方为高频药物组方,可用以治疗风热型偏头痛.白细胞介素(IL)-1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前列素内环氧化物合酶2(PTGS2)、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可能为该方剂治疗偏头痛的关键靶点,MAPK信号通路在核心靶点、功能富集及通路富集中均有显示,可能为该方剂治疗风热型偏头痛的关键通路.[结论]临床治疗偏头痛以行气活血,祛风止痛,清利头目功效药物为主,新的高频药物组方可治疗风热所致的偏头痛,MAPK信号通路可能为其关键信号通路.
文献关键词:
偏头痛;中医药;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星怡;宋志会;彭真;韦明艳;陈雨钊;吴美蓉;李霖;郭利平
作者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1617;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1617;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 301617;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星怡;宋志会;彭真;韦明艳;陈雨钊;吴美蓉;李霖;郭利平-.基于专利网的中药治疗偏头痛方剂核心药物配伍规律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J].天津中医药,2022(11):1452-1458
A类:
B类:
中药治疗,偏头痛,头痛方,方剂,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分子作用机制,应用数据,挖掘分析,中药专利,组方规律,关键靶点,功能分析,临床用药,选中,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分类,方药,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聚类统计,有效成分,交际,靶点网络,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中药处方,频数,药味,脾经,祛风,止痛,药对,行气活血,清利,头目,菊花,蔓荆子,川芎,白芷,防风,羌活,细辛,薄荷,药物处方,方为,高频药物,风热型,1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内环氧,环氧化物,PTGS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3,核心靶点,功能富集,用药规律
AB值:
0.32534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