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立法理念转化与体系完善——以《科普法》为例
文献摘要:
以法治理念和方法调整科技法律关系是科技立法的核心,科技立法内含科技事务发展性特征和法治安定性追求之间的逻辑张力.中国科技立法属于后发集中型立法模式,带有较强的宣誓性、回应性、引导性和底线把控性历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立法体系化和法治化成就显著,也存在局部供需失衡和理念单一的问题."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立法应从体系完善的传统理念转向兼顾体系逻辑和效能提升的综合进路,同时兼顾科技政策开放性和科技立法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应以修改《科普法》等科技核心立法为手段,巩固科技法治的正确历史选择、培育科技创新社会意识和科技法治文化基础.
文献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科技立法;科技创新;《科普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柯苇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1;北京大学科技法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柯苇-."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立法理念转化与体系完善——以《科普法》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22(02):15-22
A类:
政策开放性
B类:
科技立法,立法理念,体系完善,科普法,以法,法治理念,整科,科技法律,法律关系,发展性,治安,安定性,法属,集中型,立法模式,宣誓,回应性,引导性,历史特征,立法体系化,供需失衡,理念转向,体系逻辑,效能提升,科技政策,权威性,科技法治,历史选择,社会意识,法治文化,文化基础
AB值:
0.351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